介紹
你們只拿我當號角,但卻不知道我是珊瑚礁的守護神
大法螺,來自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法螺科(別稱:嵌線螺科)法螺屬,拉丁文學名:Charonia tritonis,命名者是大家熟悉的林奈。
外形特征:
法螺是大型貝類,殼高約351.0毫米,殼寬約170.0毫米。螺層約10層,縫合線淺。螺旋部高,尖錐形,頂部常磨損。體螺層膨圓。每層具寬大光滑的螺肋和縱腫肋,肋間有細肋??p合線下方的螺肋具結節突起。殼呈黃紅色,具黃褐色或紫色鱗狀花紋。殼口卵圓形,內桔紅色。外唇向外延伸,具成對齒肋和褐色條紋;內唇有褐色條紋的褶襞。前溝向背方彎曲。
前水管溝寬大而短,沿螺軸壁有折褶。吻長。足部有時非常大,肉可食用。有顎片。中央齒和側齒通常具有銳利的齒尖。齒式通常為2-1-1-1-2。
神經系統相當集中,沒有唇神經連索。平衡器1個,僅僅有1枚耳石。唾液腺位于食道神經節的后方;通常沒有食道附屬腺、吻和水管。排泄和呼吸系統沒有對稱的痕跡,右側相應器官退化。心臟只有1個心耳,不被直腸穿過。鰓1枚,櫛狀,通過全表面附在外套膜上。腎直接開口在身體外面,有的具有一條輸尿管。具有生殖孔。雌雄異體,雄性個體具有交接器。雌雄性需交配后方能使卵受精。卵多形成卵囊,產卵在水草或其他物體上。
生物習性:
大法螺是肉食性貝類,喜歡吃海參和水螅,也常以海星、雙殼類如珠母貝幼貝等為食。說到這里,不得不說,大法螺還是珊瑚礁的保護神呢!怎么說呢,用食物鏈解釋比較靠譜:珊瑚——長棘海星——大法螺。
長棘海星(又稱棘冠海星),是肉食動物,以珊瑚蟲為食。在1970年左右,連綿二千多公里長、寬約五十多公里的澳洲大堡礁,曾有五分之一的面積遭受棘冠海星的蹂躪。平均一只棘冠海星每天要吃掉約二平方公尺的珊瑚,食量驚人。令人感到可怕的是棘冠海星會突然數百萬只成群出現,幾天之內將珊瑚礁吃得面目全非,對珊瑚礁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。
幸好大自然有大自然的法則,一物降一物。不偏不倚,長棘海星是大法螺喜愛的食物。
分布范圍:
法螺多棲息在巖礁底淺海區和珊瑚礁間,有些種類則生活在沙或泥沙質海底,從潮間帶到幾百米水深的海底都有它們的蹤跡。廣布于印度—太平洋暖水區。如日本南部,菲律賓(各地),新喀里多尼亞,斐濟群島,波利尼西亞,夏威夷群島,澳大利亞(大堡礁西部至東部昆)。我國分布區域有臺灣(東北角,恒春半島,蘭嶼,綠島,小琉球嶼,澎湖群島)和西沙群島。
由于近年來氣候變化、海洋污染等問題和過度捕撈,法螺的產量有所下降。在這里,小編呼吁大家,喜歡歸喜歡,但一定要取之有度。
觀賞價值:
又名鳳尾螺,花紋如“鳳尾”般絢爛,和鸚鵡螺、萬寶螺、唐冠螺一起被稱為“四大名螺”,是貝殼收藏愛好者的收藏對象之一,在浙江寧波的寧海海洋生物博物館陳列著一只長為77.14厘米的銀翅大法螺,其尺寸被“大世界基尼斯總部”認定。
此外,其雄壯而神氣的外觀是力量的象征,據說能驅魔辟邪、保佑平安,海民和山民常用來作號角驅魔,在藏傳佛教中被視為重要法器,倍受尊崇。

詢價
相關欄目
貝模貝樣
神秘尊貴的寶螺王子——王子寶螺
王子寶螺,表面鍍有一層琺瑯質,富有光澤,殼體背面呈棕褐色,上面布滿了各種斑點和花紋;腹面呈白色或淡青色,貝殼邊緣有深色斑點。這樣獨特的外貌,加上其生活環境讓人難以尋覓,一度讓它充滿神秘,是收藏家們爭相收藏的目標。
查看更多01
貝模貝樣
神秘尊貴的寶螺王子——王子寶螺
王子寶螺,表面鍍有一層琺瑯質,富有光澤,殼體背面呈棕褐色,上面布滿了各種斑點和花紋;腹面呈白色或淡青色,貝殼邊緣有深色斑點。這樣獨特的外貌,加上其生活環境讓人難以尋覓,一度讓它充滿神秘,是收藏家們爭相收藏的目標。
查看更多02